哲学学院举办了题为“大学与大师”的讲座

发布日期: 2012/04/23  作者: 新闻中心   浏览次数: 1823   返回


        4月20日晚上,哲学学院讲师乐小军在奉贤校区举办了“大学与大师”讲座。乐小军从“大师精神”引导出“大学精神”——大学应该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殿堂,而不是就业的工具;大学教育的本质在于教人如何做人,做一个完善的人、全面的人、高尚的人,其次才是教人如何做事;“人”是大学教育关注的重心和中心。

        大学还是造就大师的摇篮,每个大学中都不乏成为大师的人才,但是大学有时却缺少大师成长的土壤。如何培育大师成长的土壤是许多大学今天的当务之急。阅读“经典名著”,就是引导学生走近大师,和思想与文学的巨人进行精神对话与交流,这就使学生从生命发展的起点上,占据了一个精神的高地,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意义非常。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远望,视野和境界都大不一样。”乐小军说。

        乐小军还认为,值得欣喜的是,许多大学已把素质教育的观念引进了学校,许多高校为学生开出了近百门人文社会科学、自然科学和活动课的公共选修课,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、道德品位、生活格调;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已悄然进行,学年制被学分制所代替,今后的专业方向及其课程,允许学生自由进出,没有苛刻的时间限制,学生还能自主地选择课程和教师;教学方法的改革已成为大趋势,“解放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”、“尊敬和张扬学生的个性”已被当作一面旗帜,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。学生将由现代结论的容器变为结论的修正者和创造者。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也将逐渐占领课堂;单纯的知识灌输将与体验性教学相结合,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。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不行,学校要做的事很多,诸如:淡化师范教育的特点,缩小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的距离,加强非师范学科建设,提升学科水平、营造一种高学术高品位的文化氛围,实现传统师范院校的现代转型……只有不断地改革,我们才能逐渐接近“大师精神”所象征的大学精神,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“大师精神”的人才。
 
(供稿:法政学院 作者:顾小慧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