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1日,法政学院教师倪稼民在上师大剧院举办了题为“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——与大学生兼谈文化的重要性”的综合素质讲座。
讲座首先阐明了文化与知识的关系:知识主要是对客观存在事物的思考,是纯理智的,指人类的认识成果,来自社会实践,知识是不分民族、国家的。而文化主要是对意识的总结,带有感情因素,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,文化具有民族性。知识有助文化的形成,社会中的人拥有先进的知识,形成的文化也先进,先进的文化也有利于对知识的探索。再次指出了中国文化历史的断裂与再发展的困境与突围。倪稼民认为在中国,一方面,对现代化、工业化、理性化的热烈拥抱已经成为主流意识形态,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;另一方面,西方发达国家对现代化的反思及后现代文化的兴起,导致我们在文化取向上无所适从。中国人对全球化的认识和应对也经历了从物质到制度再到精神价值,或者说从经济到政治再到文化的历程,从最初只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,实现工业、农业、科技、国防四个现代化,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,再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、和谐社会,中国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,全球化不只是经济的变革,更需要政治、社会、文化和人的全面变革。最后说明了文化对中国成为真正负责任大国的重要性:唯有理性思考,积极应对,审慎而坚定地实践,确立立足中国拥抱全球的文化坐标,树立自主自强又开放创新的人生定位,整合古今中外优秀文明成果的当代价值取向,海纳百川,顺应潮流,勇闯新路,才能走上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征途。
倪稼民寄语青年“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”,她坚信,未来属于青年,更属于青年中那些不懈努力和自强不息的人,他们定可以弘扬中国文化,为中华民族崛起强基固本。
(供稿:宣传部 作者:顾小慧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