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8日下午,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陈锡喜应邀来我校作形势与政策教育讲座。陈锡喜教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、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,曾获全国优秀教师、全国百名“两课”优秀教师荣誉,享国务院特殊津贴,主要研究领域: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、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。
此次讲座以《旗帜 道路 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价值》为题,陈锡喜教授从20世纪中国剧变和21世纪中国的前途两部分开展了讲座。
讲座中,陈锡喜教授概括总结了20世纪中国的“民族独立,人民解放;国家繁荣,人民富裕”两大主要任务,并介绍了贯穿百年的三位人物:孙中山、毛泽东、邓小平,及相应的中国三次历史性剧变:辛亥革命,结束帝制;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社会主义制度建立;改革开放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辟。陈锡喜教授用“喜、怒、哀、乐”四个关键字,从自己作为一个与新中国同岁的人的角度,通过一些切身经历的介绍,展现了新中国国家发展的轨迹,分析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剧变的根本原因。
随后,陈锡喜教授从“忧”与“定”两个关键字展开,介绍了21世纪以来,中国发展中逐渐面临的经济大而不强,贫富分配悬殊、城乡二元结构等矛盾凸现状况。面对风险和干扰,陈教授引用胡锦涛讲话:不为任何风险所惧,不被任何干扰所惑。通过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,解释了“定”字的意义。
在回答现场学生提问中,陈锡喜教授表示,希望当代大学生能拥有世界的眼光,培养主体意识,努力学习创新,提高道德修养,仰望星空,脚踏实地,以面对中国承担世界责任的未来发展。
(供稿:宣传部 作者:王子伟) |